借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几句话:
“敢问先生治何经典?”
亮:“我从不治什么经典,那是迂腐书呆子们的事情,与兴邦立业毫无关系。自古以来的大贤们,也未必治什么经典。商汤的宰相伊尹,当初不过是个耕地的。至于后世的张良,陈平皆有匡扶宇宙之才,也未必治什么经典”
“可叹如今书生们,张口经典,闭口古训。整日忙碌于笔砚之间,我看这些人恐怕只会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
可见,经典可以治,但是也要用的出来。用不出来就好像有些人学佛一样,个个法门都晓得,但是真的事情来了,也经不住考验。
不说经典,就说当下参加工作中的人,理论学的非常好,但是没有实践。这种情况下,老板在多数情况也不会轻易重用他。
答:国学盲第一次听说 因为国学涵盖范围甚广 中医 道学 儒家思想周易 史学 兵法等等 也不知道提问者精通哪门国学 涉及哪个领域。
所谓国学 也是来自于人们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认识 也多是把民间长期实践经验及其偏方作了整理 归纳和分类 现代人一提到国学 就给国学贴上一层神话色彩 这是不正确的 好像国学生在帝王家 是不可触摸的金科玉律。
题主所说的国学盲 可能是对某项国学概念一无所知 但不能否认他也许正在践行该项学课 如同老百姓不知道二十四节气的概念 但他们按照时令节气耕作收获 一点不比专家差一个道理。
所以说 盲只是针对某个概念而言的盲 概念来自于对科技发明创造的文字性总结 许多著作也只是拿来主义者 中国有句俗话 高手在民间 就是暗指国学领域在实践活动中践行者。
那年我刚进设计院的时候,新员工培训,请了个所谓的国学大师来给我们讲国学。
刚开场的时候还挺正常的,教我们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我们学着学着还挺有意思的。
教完礼仪规范就和我们讲儒家多么多么的了不起,孔子的思想多么多么的了不起,这也没啥。
吹完牛逼他开始瞧不起科学了,把现在的一些问题归结于现代人只讲科学不懂儒家思想的导致的,然后下面听讲座的开始有些意见了。
后来到了自由提问环节,我们有个同事问了他一个问题,具体的对话记不清楚了,但是他明显表示一种很瞧不起科学的态度。
然后我忍不住了,站起来问道:“你怎么看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你希望别的诸子百家通过贬低儒家来抬高自己的地位吗?如果你不希望的话,这里都是科技工作者,你为什么要贬低科学?这都做不到你配称什么儒家?难道你是借着儒家的名义来招摇撞骗的?”
然后那个所谓的国学大师站在台上支支吾吾半天讲不出话来。
然后我还得理不饶人,继续说:“你不是看不起科学吗?你今天怎么来我们院里的?坐车吧。没科学你上哪去坐汽车?你用手机吧,没科学你用什么手机?”
然后那个大师脸色非常之难看,院里人力资源的人赶紧上去结束了那天的培训。
最后那个大师灰溜溜地跑了,据说本来说好的钱都不敢要了。
这样的国学大师算是一种特色的国学盲了吧。
只有亲身体会,才知道为什么现代人无法达到古人的思想境界。
先辈得书不易,每一本书籍都会倍感珍惜。而且在中国封建社会,熟读四书五经参加科考是出生以后,唯一一次合理合法改变命运的机会。
古人读书,讲究细而精:
学富五车也不过是现代一本小学语文书的厚度。古人没有更多的方式和渠道去得到更多知识传承,在有书可读的情况下,一心学而时习,思则不罔。
使出浑身解数一个字一个字死抠其含义。习字已不易,能读书简直是奢侈。
古人读书,讲究师承:
封建社会没有泽被天下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只有私塾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进去学习的。每一位老师,儒生都值得所有阶层人的尊重。有老师,就相当于有一脉的思想传承,可能会让一个人少走几十年的弯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学生以身奉师,师傅以学育人。
知识得之极易,书籍极度廉价,思想百花齐放,心灵鸡汤满网乱飞,社会诱惑日益增长,做不到心无旁骛的读、学、看、思。
师承多为利益纠葛,无严师之辈也无好学之徒。拜师也不用六礼敬茶磕头,给钱就行。读书为钱,教书也为钱,失了初衷。
我对国学,看的读的极杂,什么都看,什么都读,什么都不想。跟傻x争论很累,跟学者争论很烦。我不再发表对任何国学书籍的看法,不再推荐任何国学书籍,只静静地看舞台上的小丑表演。
其实看到“国学盲”,我首先想到是,关于一些人在国学知识学习上的不懂装懂的行为,或者是一些对于国学不甚了解的人群和事情。
因此,减少这种现象的,就要通过合理的国学教育。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聊一下对于关于国学学习和素质教育的一些看法。
最近在看一本书《中国教育史》,尤其是看到中国近代的教育史内容,洋务运动时期追求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就是“中体西用”。
后来又经过了新文化运动,慢慢地形成了一种重视新文化,在当时绝对是时代的选择和要求,是先进的,对整个民族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此形成了一种重视新文化的传统惯性,有时提到传统的国学文化,偶尔会有人觉得思想古板和老学究的倾向。
在这说一句题外话,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也强烈推荐,大家可以去看看,很不错的优秀电视剧,很值得看。
我们说的国学指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国学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文化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以提高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
前几年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教育改革进入到了“3.0时代”,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该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也是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持续终身的过程。
随着现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也同样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弘扬传统美德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人民大众的需要。
近几年,出现了有很多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如《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等,不仅收获了很多观众,还多次上过热搜,这也很好的说明大部分人对于传统文化,也就是国学学习的需求,也是符合我们国情的。
现在这几年,关于国学学习已经有很多改善,已经可以说国学文化早已经从学术界,到了大家日常的生活中。在生活的环境中,有了很多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和环境。
传统国学文化的学习和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并不是冲突的,也不能是割裂的,两者少了哪一个都不行。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也将慢慢地发挥国学学习的重要性,随着发展,我相信“国学盲”会越来越少的。
小时候一位同学学了古诗,回家要向他爸爸显摆了。因为他爸爸是个农民,以前没上过学,所以对孩子学习很重视,每当孩子有进步就很高兴,心情好了还会给零花钱。
这次同学玩新花样了,要考他爸爸古诗了,他说上句,要求他爸爸答下句。
问“锄禾日当午”,答“饿了吃苞谷”。
问“离离原上草”,答“牛羊吃到饱”。
问“白日依山尽”,答“累活迎面来”。
问“床前明月光”,答“有粮新不慌”。
问“危楼高百尺”,答“我去糊墙纸”。
问“好雨知时节”,答“下地不穿鞋”。
问“两个黄鹂鸣翠柳”,答“一村老汉酿白酒”。
问“日照香炉生紫烟”,答“嘴流口水眼望穿”。
问“竹外桃花三两枝”,答“多长果子给娃吃”。
问“故人西辞黄鹤楼”,答“好烟带给大家抽”。
问“葡萄美酒夜光杯”,答“喝饱好去抡大锤”。
问“秦时明月汉时关“。,答”我抹水泥你添砖,你有完没完了?“
”最后问一个,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不是我吹,我还会唱七律长征呢“
国学的定义是什么?中华文化或者是东方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包含儒释道的内容。国学基本上都是认定人性本善,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孝道文化,儒家着重强调仁爱精神,这些观点都是国学的优点。国学的缺点就是缺乏追求真理的求知欲和逻辑分析的求知精神,其次就是没有科学精神。孝道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立根之本,仁者爱人的博爱精神更是国学和儒家思想的根本,这种精神维持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但是在近代几百年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方面暂时落后,造成了一大帮崇洋迷外的人群,盲目宣扬西方文化的优势,主张全盘西化。现在西方文化又显露出衰败的迹象,大学者们主张东西方文化融合在一起的概念,唯有文化融合发展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
生活中经常有小坏蛋变老了,要求周围的年轻人要尊重老人,主动给他让座,照顾他,嘴上说着骂人的话,大骂年轻人没有礼貌,自己却毫无自尊。
有一次我乘坐公交车,听到老司机教训他的徒弟,“你要好好学习做人,学会做人才能做事。”小徒弟急忙回答,我要学习如何做人。我心里在想,到底什么是做人?大家对做人的标准如何理解,小徒弟到底知不知道他师傅说的话的真实意思。
还有一次,我乘坐电梯,听到两个中年妇女谈话,甲说乙三观不正,乙懵逼的问甲什么是三观,我没有三观,不存在正不正的问题。
许多人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评别人没有德行,素质差,没文化。我真的好想问你自己到底是个什么人 ,知不知道什么是国学,只有你自己学习了,才能有进步,进步了才会有自信,而不是盲目自大,爱说些没水平的废话。
我看过一期《超级大富豪》节目,见到一位叫蔡依林的明星,居然不知道“卧薪尝胆”这句成语讲的人是勾践,当场出糗。随后机智的经纪团队努力帮她避开益智类节目,提醒她别讲错话。哪知道她在一个综艺节目中继续出糗,竟然完全不知道《三国演义》是指哪三国!让我惊掉下巴。还有明星李玟,有一次听到岳飞写的《满江红》,便问唱片主管这词是谁写的,主管回答是:“岳飞”。兴奋的李玟一直追问:“那我可以请这个岳飞帮我写歌吗?”搞得在场的人都尴尬不已。同样不“认识”岳飞的还有成龙,在电视剧《精忠岳元帅》开机仪式上,成龙称自己“可以从29岁演到79岁”。现场工作人员马上提醒他:“岳飞只活了30多岁。”以上属于低级国学错误,犯错的都是高级国学盲。还有稍好一点的,算是档次低一点的国学盲。明星孙俪为邓超产下一子,朋友都表示祝福,有些贺卡礼物上写着“祝麟儿如何如何”,这让孙俪十分不解,还发了一条微博:妈呀,我这要怎么跟大家解释我的儿子不叫邓麟啊!有网友看到后给她上了一堂国学课,说“麟儿”一词是用来赞美别人孩子的,并不是大家把你儿子的名字记错。还有大名鼎鼎的朱军,在《艺术人生》特别节目《恰同学少年》中,将嘉宾的父亲称为“家父”。众所周知,称呼对方父亲,应该用“令尊”“令尊大人”,这是中国儒家文化已经传承千年的礼称,可朱军居然贻笑大方,作为一名文化素养深厚的央视主持真是不应该。当然相比蔡明星和李明星,孙、朱的国学错误还不算是很严重,不能算国学盲。但是蔡不知三国,李不知岳飞可真到了“盲”的程度了,不知道这些明星是故意装傻扮天真呢?还是真的是国学盲呢?为什么连小学生都知道的国学常识都不知道呢?
首先声明我并不认同图中楼主的观点,孔子的思想确实受到时代局限,但他的思想显然是有价值的,不能如此简单的否定
然后再说说图中这位作者为什么是国学盲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是仁。
仁是什么?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当然,孔子对于仁也有其他的回答,但“礼”在孔子学说中的地位是毫无疑问的
而礼,就是周朝的等级规范,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望文生义的自行百度周礼)
拿现在类比一下,大概就是你上司可以吃大鱼大肉,而你只能啃馒头…
你上司可以穿貂皮大衣,而你只能穿粗布衣服…
你上司可以听气势恢宏的交响曲,你只能听听街头的口水歌…
什么,你偶尔也馋了想吃点肉?抱歉,这违法礼法违反道德,你得控制住自己啊!
事实上孔子本人也说过“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你作为一个下属,居然看你上司可以才能看的舞蹈?这tm能忍?
孔子的学说和人人平等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恰恰相反,他是封建等级秩序的拥护者
至于图中所说的“有教无类”,我觉得“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显然不等于“人人平等”。
或者换个说法,就是孔子只在受教育这一件事上主张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