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理解的高情商,意味着会来事、做事圆滑、善于看人脸色、喜欢说别人爱听的话,概括起来就是“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其实在生活上,这并不是高情商,只是比较惯常于投机取巧罢了,这种人是没法读进去书的,根本也做不了学问,别说博士了,就是硕士都很难读下去,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急功近利、缺乏脊梁骨、和擅长溜须拍马,说白了,也就是一副小人嘴脸而已!那么什么才是高情商呢?
高情商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具有极强的自控能力,在诱惑面前能够坚守初心,对理想信念坚定不移。不为尘世浮华所惊扰、不为眼前利益所迷惑,执着于学业或事业,初心不改,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样的坚持和坚定,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这样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高情商;拥有这样高情商的人,往往都会学业有所成、并且是大成,很多的博士或专家都是这样的人,他们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信念,能够把学业完成到极致,这是高情商的最为突出的表现。问题中所谓“我实验室里博士生的情商那么低”,在笔者看来,完全就是守着一堆宝贝而不自知,反倒埋怨起学生来了,我一怀疑你是否真的有资格主持一个实验室,带领博士生们搞科研?二怀疑你是否已经被外面的浮华所俘虏,成为了上海财经大学钱逢胜教授那种利欲熏心、色迷心窍的人,已经不配再做一个博导了呢?
高情商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要有认真钻研精神,不虚荣、不马虎、不懈怠,坚持科学探索,勇往直前。情商研究的鼻祖戈尔曼及其伙伴们认为“情商具体由五种特征来构成,即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一个高情商的人必定是认真专注的人,沉浸于自己喜欢的研究领域,孜孜以求、锲而不舍,那种认真态度和专注精神达到了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的程度,所以他们才会学业精进,被称为研究生。而不具备这种忘我钻研精神的人,常常都是浅尝辄止,根本无法做到“业精于勤”,结果大多就是“荒于嬉”;没有认真态度和专注精神的人,往往也是难有“行成于思”的结果,“毁于随”却是常态。因而,笔者觉得,问题中所谓“我实验室里博士生的情商那么低”,完全就是对博士生们的误解、或者叫情商异化!
高情商还突出表现在耐挫折方面,面对学业或事业的困境、失利、或失落,能够百折不挠与愈挫愈勇。对于这些搞科研的博士生们,哪个没有经历过种种失败的磨砺,试验失败了千百万次也是常事,有些博士生为了一篇论文,可以试验无数次,屡败屡战,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与成功,可谓极其富有耐挫折能力,经受住了百折不回的考验,谁还敢说博士生们情商低呢?问题中所谓“我实验室里博士生的情商那么低”,是这位实验室主持人或博导老师有眼无珠了吧,这正如《后汉书》中所描述的那样:“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守着一群宝贝疙瘩,却嫌好到歹起来了,情商变化的也许不是博士生们,而是这位实验室主持人或博导老师本人吧,或许你的情商已经演变为善于投机取巧了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这位实验室主持人或博导老师的思想认识上出现了问题,反而把过错和怨怼加诸于“为什么我实验室里博士生的情商那么低,读书真的会变傻吗?遇到不懂人情世故的学生怎么办”疑问上,该好好反思的恰恰是这位实验室主持人或博导老师本人啊!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西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答题最大的收获!
不知道有没有具体的例子,感觉自己就一直情商超低,就借此机会说说自己读博士的时候发生的情况以及导师的反应吧。
刚入学的时候,和实验室的人一起出去吃饭。我因为原生家庭的原因,很少有机会参加宴会。进屋之后,导师说“大家随便坐”,于是自己就一屁股坐到了“主位”上。当然,我当时并不知道什么主位客位配位都是哪。结果,就发现师兄师姐们都站在那看着我。还是大师姐情商高,一边说着“师弟,要不要坐到师姐旁边来“,一边和我拉家常转移大家的注意力。顺便说一句,这位大师姐目前已经是一线城市的厅局级干部了。感觉以后再聚餐,导师大多会选择圆桌,并且会告诉我们,大家不用分主次。
有一次我和导师出去开会,进入会场的时候我可能是自己第一次参加这种会议,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导师的前面。这个时候正好会议室里迎接我们课题组的人出来,感觉导师真是机智幽默,当时说了句“我的学生本来想去帮我开门的,你们这就迎出来了”。事后,一位同去的老乡提醒我,因为我导师的身材比我瘦小,我不应该走在他前面,这样会让外人觉得我在实验室中的地位更高。现在,我的这位老乡已经是一线城市高校的副院长了。
还有一次出去开会,我因为家庭条件不太好,在那个时代基本没怎么接触过私家车,所以也不知道乘坐私家车的“规矩”,直接拉开副驾驶的门就让老师座。还是科技处的老师情商高,一边说着“同学你先座”,一边自己打开后排的车门请我的导师座。还有,我一开始称呼我的导师为“老师”,后来被一位做行政的老师批评了,告诉我在一些场合我应该叫“院长”,在另一些场合应该叫“教授”。这位做行政的老师现在真的也成了院长,不过我的导师还替我说话,说他的职业本来就是教书育人,称呼老师没有什么问题。所以,我直到现在还是一直叫他老师。
博士毕业典礼的时候,我问导师我需要准备什么,导师说不需要,然后我就傻乎乎的真的什么也没准备。结果发现,其他的学生都给导师准备了一束鲜花。可是当时授学位仪式马上开始了,教务处的老师急中生智,从前面的一位导师手里给我借来一束花。我的导师还和我开玩笑,说我是“借花献佛”。
类似的低情商事件还有很多,比如老师说帮他准备点啤酒。我就把老师带到了超市,说不知道您喜欢什么牌子的啤酒,您自己挑吧。估计导师当时也是欲哭无泪了。虽然自己读博士这些年这么“不开眼”,但是觉得导师还是对自己很好。不但帮我写推荐信,还为我做财产担保送我去国外进修。很多年后,和导师师母在国外再次相遇,还会提起当年我的那些“段子”。虽然毕业这么多年了,好多学生还依然觉得导师是我们的“男神”。
我来回答吧,周围的硕士博士博导一坨一坨的。
情商,在我的理解,是说话做事让人感觉舒服,如沐春风,而不是溜须拍马,但与教养又是两回事。
读书多的人,自然的就有一种清高,自古如此。有的是骨子里的清高,有的是面子上的清高。清高,就是情商低的一种表现。
你说的情商低,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家里穷,家长没多高水平,没人教。这在一部分寒门弟子里很普遍。包括我自己(不要说我看不起穷孩子)。即使想做出高情商的事,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到润物细无声。时间长了,也许能学会一些。
另一方面:不屑于,或者不需要考虑别人的感受。高校里,没有明显的上下级观念,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谁也管不了你,所以这部分人就不用考虑情商的问题。包括对周围的人,邻居、朋友、陌生人……管你是谁。我很少和小朋友家长们扯淡,为什么?受不了家长里短的婆婆妈妈,尤其全职妈妈们,聚在一起,就是柴米油盐,我往往看手机或不说话,神游,在她们看来,我就是情商低。高校里,学术牛的老博士小博士们,不管开会还是跟领导交流,想说什么说什么,想怎么做怎么做,干嘛要考虑你的感受?他们只要跟好大牛,做好项目,发好论文就OK。
对于有职位和项目追求的,他们需要让人感觉舒服,情商(题主所谓的情商)那叫一个高。这些人智商都不低,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迎来送往,溜须拍马,比企业里的领导差不哪去。
博士毕业到社会上去的,老实巴交的,乖乖的做技术,薪水一般不低,但往往与他人做嫁衣,可只要肯花心思搞经营(所谓情商高),一般都是中层领导以上。
所以,归根结底,他们情商的高低,取决于想不想,和你值不值的他表现出高情商。
题主抱怨的这个问题,我深有同感。我在一所港校读phd,office四十多人,现在除了FYP 学生基本都是内地同学。他们人都很好,但是有几个点实在是让人无语。一个是,有的人说话声音很大,他自己不觉得,在办公室里说话的声音甚至还大过在外面说话!以前的氛围是,进入office之后大家会自觉放低音量的。另外一个就是,当几个人凑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每每聊至高兴处声音就变得很大,这样会吵到别人。phd阶段,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习惯,我认为只要不影响到别人就行。但是这种情况影响别人却浑然不觉。同样的问题,如果我给外国同学,或者香港同学提,都OK,大家之后都可以继续相处。跟内地同学就很难提????非常郁闷了。
我相信题主也是遇到了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因为共用一个学习室,很多时候是一定会产生交集的。在我看来,无论学习成绩有多好,读到PhD或者怎样,但是基本的素质,比如礼貌,比如同理心,比如如何与人交往,是仍然有待提高的。这只能说明,这些PhD在成长过程中,他的原生家庭,他所经历的环境,还有他自己,较少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只是目前以成绩论的大背景下,此事想要改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你的实验室招错博士生了,证明你的情商和智商都不高。情商需要会察言观色,会号脉心理等等,对自己所处的情况,对方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然后进行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的综合表达。你的实验室需要高情商的博士生,应该优先招收中医学博士、相声小品博士等等。
大部分的理科生习惯公式化的思维方式,很难搞懂情商的那些杂乱无章的套路,套路这个东西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熟悉,又需要很强的悟性,去消化这些套路,忘记这些套路,最后才能转变自己的本能反应。而理科生的记忆力偏偏又很强,想让他们忘记公式,忘记套路的可能性很小。所以你的实验室干脆不要招博士生,改行开精神病福利院,从一些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出,那些病人的智商偏低,但情商都很高。
这就是你蠢了,别人情商表现的低是有理由的,至少不用去应付各种献媚,拍马屁之类的。而且其他人还能理解,嗯,这人读书读多了,情商低也是情有可原。读到博士,代表干的活就是要有技术才行,但是情商低就代表技术不行??恰恰相反,情商低在老板眼里看来就是不弄虚作假,认真负责的表现,老板可不需要博士来拍马屁,只需要博士把活干好。
如果你连活都干不好,甚至不能干,那你只能溜须拍马,让老板开心来证明自己价值了。。
总之,情商低不代表别人博士不知道,只是别人不屑于做,或者不用做。对他来说,干好活就是证明自己价值的提现,而且技术在手,这家干不了,还有下一家争着要,现在社会缺得不是溜须拍马的人,而是缺真正有技术的人。。又有谁是真心喜欢拍别人马屁的?
所以,如果你这点都看不出,那你也真是可怜,拍别人马屁还沾沾自喜的人也是少见,可笑。
如果这个问题是博士生导师提出的,我觉得是对博导的侮辱!
如果这个问题是实验室的一个小职员提出的,情有可原,毕竟认知达不到博士、博导的高度!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学术大神的头脑里,跟你想的不一样!
看看最近全网最火的北大助理教授韦东奕,人称“韦神”,他在回答记者问题时,有一说一,相当直爽,在结尾时,韦东奕给即将高考的学生加油,只说出了这样的话语“欢迎来到北京大学,我也不会说别的。”
就是这样朴实话语的近似有些木讷的老师,大家都尊称他为“韦神”,为什么?
最近北京大学给出了回应:
“衷心希望社会各界与北大一起营造有利于年轻人专心开展学术研究的氛围…… ”
此外,央视也特别给出回应表示:
不要打扰韦东奕,让他回到自己学术的小天地,用不关注保护他对学术的“痴”,对名利的“钝”……
你看,一个真正做学术的人,是不需要整天把“情商”儿子挂在嘴上,深入骨髓;作为博士研究生,就是应该有做学术的“范”,这种范体现在韦神身上,也体现在中科院院士李小文身上,他被人称为“布鞋院士”。之前也是因为下面这张照片引发大家的高度关注。
这种精神还体现在清华大学教授钱颖一身上:
所以,为什么非要求你实验室的博士生具备很高的情商呢?
难道是这些博士生不知道请您吃饭?
这些博士逢年过节不知道给您送礼?
还是这些博士生不知道给你端茶倒水?
亦或是,这些博士生不同意他们的论文中把你的名字放在第一作者?
……
我看,读书读傻掉的人正是这个实验室老师,整天想着用自己的所谓身份和特权,总想让学生为你做点啥!
作为伯乐,应该发现和保护真正做事的学者,真正高科研的大神,这才是祖国未来之希望!
为什么我的实验室里博士生的情商那么低,读书想的会读傻吗?遇到不懂人情世故的学生怎么办?这个问题是两个串联问句,回答看起来很简单,实则真的不好回答。因为这不只一个因素,会导致个别甚至一个小群体这样,不止博士如此,更几乎是一代人共同的特征表现。但真的不能只怪他们自己,更应该从他们的内心(内因)和他们所面对的一切外部环境的相隔合和隔离,是不是主动去尝试和改变,来说明这个深刻的问题。
我不是硕导,更不是博导,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老师。只不过我拥有绝大多数大学老师没有的人生成长和厉练。今晚我正在上我已上了整整10年的公选人文思政课《与大学生的心灵对话》,一个白暂却高大带着眼镜的大一同学,直接站起来,对我和同学们侃侃陈辞,他边说,我边记。最后我总结并在黑板上写下:三大关键词→一个至要词(归结词)。怀疑、格局、批判→意识形态。
我在回到我的大学(母校)里,课堂中,我22年第一次看到在校生、在课生举手,站起来以一种怀疑、批判的态度,来与我和同学们语言洪亮、快速大胆而慷慨陈词。我给他鼓了两次掌,也带领了同学们鼓了两次掌。因为,这是我在15年企业工作,基本跑遍全国后回到母校,唯一一次有这样的同学,这样的交锋,这样的让我兴奋。这才是大学应该有的、必须有的师生相互学习和交流甚至交锋、争论!
下课了,我和他与另外一个同学边走边说。他提到了海明威曾说过的一句话:我花了2年时间学会了说话,却花了30年时间学成了闭嘴!他还说:他也是看老师是什么样的人?才会这样开放无垠对他说。哈哈????????,我岂不是那个让他能释放真性情的老师,那个人吗?我当即说了他是个独生子,而且看过很多书、哲学书。他说是,但现在已没有那么多时间会再看那么多书了。但会在寒暑假看一些书!
有朋友看到这儿,可能会忍不住怼我了:万老师你,写了这么多到底想说啥,要说啥?那就对了,我说的这些恰恰就是主动交流的底因→情商的磨练和铸成。
博士生,首先一定是人!智商,无疑不会低,但也很难再增长。然而,情商呢?却随时可以不断修练、丰富和增长。但关键一定是,你要去主动。博士生≠高情商,这才是事实。
分析中国高学历人才的成长历程,谁都不难发现,他们的一路同行者,越来越少,越来越远。对于中国孩子自小知识学习努力的孤独,不用我来说。而一直走到了博士,他们又经历过什么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乃至多元、平等、善或敌意的交流?这些难道不是人生成长该学的知识和内容吗?读到了博士,身边的人更加稀少,奈何?当然,当然是去改变自己。因为,人一生的最大任务,正是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世界。
他们傻吗,读书真的会读傻吗?读万卷书,难道就不需要行一生与人交流、交往的人生万里路了吗?
遇到不懂人情世故的学生,该怎么办?[大笑][大笑][大笑]你不是他、他们的导师吗?你真以为,教书育人,只是一种过时的口号???如果,你认为他们不懂人情世故,那么反过来想,你在教导他们3~n年的时间内,只教他们学习和科研吗?如果是,那你就真只是个博导,只导不教!教导教导,教育引导,你以为呢?教了书,那是职责职守,而导了人,才是导师的升华!
这其实不是读书读傻了,而是为了读书把所有一切与读书无关的事情直接给屏蔽了,所以对社会对生活都没有太大的认知与兴趣了。太多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安心读书,基本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不让自己的孩子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你要做的就是给我好好读书。所以太多的孩子除了读书也就真的什么事也不关心了。
我还记得有一年我们公司来个大学实习生,[捂脸]早上上班一坐到椅子上就开始看他的书,什么烧水泡茶什么事也不干,就是坐在那里看书。午休离开下午继续[抠鼻],他的一天就这么捧着一本书结束了。可你是来实习,体验生活的啊[捂脸],可对着孩子来说就是坐在那里做吉祥物的。最后公司让他离开了,真没办法对付这些小朋友,书是读的很好,可是也不能只有书本知识没有社会阅历和社会生活啊。
对于这样的人吧,不要管他让他自己成长吧,早晚社会会让他知道什么才是人生。你现在说太多他也听不进去,因为他没有社会经验,你说再多他也只会认为你是在吓唬他骗他。因为父母从小给他灌输的内容不是一下子可以改变的[呲牙]。
读书会读傻这个观点我不可置否,当然这个傻并不是指智力上的傻,只是作为一个正常人在人际交往、各方面处事能力上的一个评价。
我认识的一个人就有类似的情况,他在学习上没话说,年年一等奖学金,奖状一大堆,更是拿到国家奖学金,但班上同学对他还是有一点意见,虽然他很助人为乐,但有些时候会以自我为中心,例如他要找一个人的话,无论什么时候总是一个电话就给人家打过去,然后也直奔主题,若是结果不满意还会直接挂电话,这些在我们看来比较唐突的行为,但他却感觉没什么大不了,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情商比较低的表现。
说到这也让我想起一个问题,都说谈恋爱是最能提高情商的一个办法,而中学阶段又是形成人格最关键的时期,那么在这期间禁止学生谈恋爱又有是对是错呢?
我是博士毕业,倒没觉得情商高低跟读书多少有什么必然关系,而且认识的博士生大部分都挺会来事,跟老师和周围同学关系都不错。
情商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智商,读书多并不会让一个人的情商变低,反而读书多爱思考的话应该会提高情商,所以题主说的实验室里博士生情商低可能是他根本没把心思放在搞人情世故上,如果想搞,稍微花点心思学习一下肯定会有改善。
再有一点,可能这个博士生觉得没必要或者不值得跟某些人搞人情世故,因为跟自己没有利害关系。说不定遇到对自己有帮助的人他们会比人精还精。看看那些事业有成的人哪个情商低,不都是智商情商爆表,所以说情商低那就是对某人某事不上心。题主可以再好好观察一下。
如果以上情况都不是,那这个博士生可能就是单纯地傻,智商低,遇到了也没办法,除了必须合作外少交往便是。
窃以为,我们现在很多人把情商这个概念用滥了、用脏了。
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敬佩忠诚耿介和骨气的,一般投机钻营、圆滑世故多为世人所不耻,所以登不得大雅之堂,只能被称为潜规则。
但是,自从“情商”这个词流入中国之后,那些投机钻营之流似乎找到了救命稻草。把那些过去为人们所不耻的行为堂而皇之地冠上了“情商”高的美名。更有甚者还用情商高低去衡量一个人的能力高低。
这种滥用的后果就是把我们过去很明确的是非搞混淆了,过去被诚实正直的人们所鄙夷的一种行为模式披上了一层华丽的外衣,那些蝇营狗苟之流也可以自我标榜为情商高而毫无羞耻之心了。
情商这个词之所以被滥用,关键在于一个“情”字,以为“情”就是人情世故。其实不然,情商的“情”除了“人情”之外,还包含情感、情绪、意志等等。所谓情商高低本质上应该是指个体处理自己的情绪、情感、保持个体意志稳定性,以及理解他人情绪、情感并采取正确反应方式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投机钻营的能力。
相反,我们现在所说的情商高的人,他们的人际关系不一定是最好的。他们很善于博取领导的好感,也善于经营自己的小圈子,但是普通群众对此类人往往是很不耻的。因为他们经营圈子、靠近领导的目的指向非常明确——个人的升迁及利益最大化。这类人常常瞧不起把心思全部花在工作上的人,认为他们是傻子,情商低。这样的人往往是团队的大害、体制的大害。
历史上最有名的高“情商”之人,远的有易牙、赵高之流。那个易牙把自己的儿子蒸了给主子吃,最后饿死主子的也是他。近的有和珅、李莲英等,无不依靠高情商左右逢源,把主子服侍得很好,但是把主子带到坑里的也是他们。
题主所所谓的博士生情商低,可能仅仅只是他们在人情世故方面不善应付,并不能认定他们在处理情感情绪方面的能力差!
相反,他们可能更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能够不为世俗的风气所侵染,保持内心宁静,意志坚定地专注于自己的学业,坚守自己的志向。
如果一个人是一个恒定的能量体,那么每一个人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的不同,能量分布重点也会不同。
如果一个人把有限的能量集中在学术专业上,那么他分配给人情世故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反之亦然。
如果你的手下有一个专心于专业的博士之类,那么,你就不要指望他天天在你这里溜须拍马,也不要希望他在同事之间八面玲珑,讨好卖乖。因为他没有精力去思考或谋划这些。
如果你是他的领导,请你珍惜爱惜他吧,并请努力为他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把他从世俗的人际关系中解脱出来,尊重他的创造,充分发挥他的才智才是正途。
看来提问者被这个问题困扰很久了!对老师遇到的这类麻烦深表同情。
带博士生,一般都是几个学生,“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实验室也就十来个人,遇到了不懂人情世故的学生该怎么办?
不会。但是不懂人情世故又是真的。
从幼儿园直至大学,硕士,博士,一路走来,学生接触的都是学校这类的小社会,社会关系简单,尤其是几乎每天都要泡实验室这样的读书环境,更是封闭。
我是文科生,特别仰慕进实验室做实验的硕士生,博士书。曾经跟同一个外语学科的理科师姐走进她的实验室,穿着超净服,带上脚套,头套,就跟今天疫情期间,医生护士的装备一样,顿觉庄严无比,深深地体会到科学家是神圣的职业。但是那样的环境,我这样的理科差生,怎么也喜欢不了。
实验室太安静,做实验假设假设,反复验证。师姐给我展示她的小铜片,在大大的玻璃柜子里,通上电,她要观察这个小铜片的变化,跟我们的手机卡一样小的铜片。她说她已经做失败了好几个了,看看这次这个能不能给达到自己的预期假设。
她非常喜欢那样的环境,也特别喜欢研究。
说比我们文科生天天读书,读书有意思多了,她认为文科生动不动哲学高度,动辄理论深度。
相反理科生更接地气,几个人一起讨论实验结果,有可以看到的有形的物质。
读书读傻了吗?
答案是圈子太小,每天都是实验,数据统计,有点时间立刻读专业书,提升专业英语,要看懂国外的同行论文,
压力太大,专业论文核心期刊的发表,经济的拮据,七情六欲……论文发表顺利的,心情好一些,相反……
人在巨大的压力下情绪波动就会很大,脑子就剩下一件事了。
做实验。
所以爱好,兴趣等放松的活动,全部让位给实验了。
我写论文,都能一周不洗澡!一周啊!
一年不看电影!
经常跟文科理科的学生一起吃饭,吐槽的跟提问的老师一样的。呵呵。
搞学术,忘记了七情六欲了。
一个“我”字,可以看出老师羡慕别的实验室了。还可以看出老师的学生在选择之前,应该有自己没有面试的学生。导致老师后悔了。
“一生为师,终生为父”。在我们的学生生涯里小学,中学,大学,影响你人生的,给你带来深刻印象的老师有几个?
恐怕了了吧!
博士生又不多,就那几个,天天见,恨铁不成钢!
对学生严格要求,改论文,一遍又一遍,挑灯夜战,担心他们的实验,说了也不改,
我理解老师的无奈。
一、针对专业,尽量不先入为主看人。忠于自己的良心对待学生。
二、按照学生的性格指导。内向的不能批评太重。
三、教师的研究方向,学术背景和学生的本来专业领域有出入。做实验总会出现问题,造成老师心理堵得慌,还要从头梳理专业,容易造成老师郁闷。针对这个问题,提供专业书目,督促充实即可,千万不要动怒,影响心情。
四、实验室小问题,极其容易放大。理性客观对待,自己再佛系一点吧。
五、反思自己的不足。及时总结应对策略。
六、学会发泄自己的情绪。
一点对待学生的浅见。
欢迎交流@Hi菌
欧美教育观采取在玩中成长,顺着学生的天性来。教育眼光,偏重于长远,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知识要求低,活动交流时间多,学生对情感的处理要有优势些。成年后,创造力,想象力丰富。中式,深受几千年儒家思想和佛教的影响,“人之初,性本善”,很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态度,为别人着想,推崇荣辱教育。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崇拜圣人式的教育。信仰是得道成仙,为他人降妖除魔,教育观却是人人争取考第一,高分就是一切。学生的成长大部分时间是爬在课桌上渡过的。这种教育成本低,知识掌握效率高。短期出成果快,但明显缺乏活力。把学生钉死在课桌上,学生相互交流时间少,情商发展受到限制,叁加活动的时间严重不足。看看重点高中的学生,个个戴眼镜,脸色苍白,目光呆滞,就知道学生的生活有多压抑。成年后,创造活力严重不足。老板要我干啥就干啥。融入社会过程慢。恋爱中,不知道如何表达爱,也不擅长接受别人的爱。对自我认识不足,以为自己是个神,其实自己只是个普通人。组织家庭后,不善于尊重对方的意见,相处能力差。这也是中国大龄单身人数越来越多,中国离婚率高于50%的主要原因。教育改革,需要站在百年树人的战略高度来制定。只追求短期利益,老师和家长拼命压榨学生的时间来提高分数,明显与人性不符,将来会让国家吃大亏。
要讨论情商,要先说什么是情商,个人理解,情商就是控制情绪情感的能力,再说情商有什么作用,个人理解,提高情商会使人更快乐,使人更受他人的欢迎,面对得失,面对挫败,面对爱憎等等,能够更好的处理自己的情绪,这是一种可贵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很难从书本上学到,一种方式是靠自己的阅历,这是很漫长的过程,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别人的阅历和建议来汲取经验,这就比较高效了,那么高智商人群为什么大多情商不高呢?首先,高智商人群大多高学历,也就是说步入社会基本上就三十岁左右了,论阅历大多不够。其次,这种高智商高学历人群,很难接受他人的建议,也很容易对他人的经历嗤之以鼻,这样就很难从他人的建议和阅历中汲取经验。
当然这里说的是大多数高智商群体,还有很多高智商群体的情商要比正常人高很多,因为这些人不但高智商而且热爱生活,能够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悟人生的道理,自然情商也就很高了。
现在高智商低情商的人太多太多了,这也是社会教育所造成的恶劣结果。因为中国一直处于应试教育中,家长学校社会都把目光关注到学业的成长,而不注重孩子的健全人格的一个培养。很大程度上这也是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悲哀。
以前有一句话叫:大学文化,小学修养,其实就是讲的这个方面的问题。
具体到您个人作为实验室的负责人也好,或者说实验室的一名老师也好,以后在招博士生的时候,除了考察他的学业以外,建议要增加对他的情商的考察。也就是把问题堵在源头上。
至于说已经存在的情商低的博士生,那只能是不断的跟他沟通教育。因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他的情商低的性格也不是一天两天才形成,所以也不是一天两天所能够改造的。
作为老师来说,要不断的给他敲敲脑子,要给他敲边鼓。努力的提高他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可能会辩论不一。下面,个人针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有不同的意见或更好的建议也可以提出来,一同参考。
情商,百度上解释为自我控制情绪能力的指数。在这里,我将情商理解为人际交往的能力,这更加符合句子的语境和实验室场景。题主认为实验室里的博士生之所以情商低,主要是读书时间太长导致的。然而,读书时间太长只是导致情商低的一个原因,其根本原因极大可能是缺乏社交。社交少,人际交往能力就不会得到多大的提高,从而会导致情商低。
要知道现代社会,绝大多数爱读书和经常读书的人都很聪明,而且社交能力也不差。比如说毛主席,熟读国内外书籍,如果情商低是不可能有那么多人支持他当上主席的。还有就是股神巴菲特,经常在各种交流场所看到他,情商低也是很难做得到的。
像前面说的一样,一个原因是社交少,人际交往能力得到锻炼的机会太少。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些情商低的人将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基本花在实验和研究中,可以说是醉心研究学术的一小撮人。因此,他们花在社交的时间就相对较少了。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是他们懒得把时间花在社交上,并认为那样做纯粹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
其实,对于这些情商低的人,可以鼓励和多带他们进行社交。要知道,这些人有时候并不是不想社交,而是觉得社交会让自己尴尬。为了避免这种尴尬情况,会下意识的避开社交,从而陷入社交少又畏惧社交的恶心循环。当然,如果真的是一小部分的社交少的人,如果他们不懂某些社交礼仪,可以适当当面提出来。
对于一些醉心研究的人来说,如何对待他们,就取决于你的态度——看重他们的技术,还是技术和社交较为平衡一点的。
如果对读书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和点赞,我也很乐意与你们一同交流读书方面的经验!
个体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关系中的基元,其本质就是相互交换、相互成就、无私奉献,难度逐级增大。情商就是社交礼仪、社会关系认知、处理复杂关系的能力。
情商是先天(原生家庭)和后天(社会实践)综合因素影响下培养的。博士生用在学习和科研工作等与客观世界打交道的时间多了,用在与人交往的时间就必然少了,其情商发展就可能不尽如人意。
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通过社会规范和文化建设让更多情商低的博士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其聪明才干。
遇到这种情商低的学生,第一是规范管人,避免冲突;第二是让学生用规范管学生,建立防火墙;第三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让情商低的学生去处理与人有关的事务,将精力集中在研究工作中。
个体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关系中的基元,其本质就是相互交换、相互成就、无私奉献,难度逐级增大。情商就是社交礼仪、社会关系认知、处理复杂关系的能力。
情商是先天(原生家庭)和后天(社会实践)综合因素影响下培养的。博士生用在学习和科研工作等与客观世界打交道的时间多了,用在与人交往的时间就必然少了,其情商发展就可能不尽如人意。
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通过社会规范和文化建设让更多情商低的博士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其聪明才干。
遇到这种情商低的学生,第一是规范管人,避免冲突;第二是让学生用规范管学生,建立防火墙;第三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让情商低的学生去处理与人有关的事务,将精力集中在研究工作中。
读书还是得分人来,人脑的配置大多是固定的,适合读书和读多少书与内存、硬盘、CPU有直接关系,强行读研读博就会有读傻的风险。我认为孩子的学习即要加强管理,也要量力而为,主要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家长要提供力所能及的环境,也要发掘孩自身的学习能动性,我觉得对于孩子学历要求本科足以,孩子以后想读研究生博士,如果是保研或连读我会很支持,但是读完本科再去拼命的考研,我是不支持的,因为我认为大脑的运转是有限的,能掌握和运用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如果能保研证明学校也认为你拥有学习运用高层次知识的能力,明明没有那个能力非要强读,因为别人学一两次就会的,他需要更长时间和脑力,就会用脑过度反应迟钝情商低下。同时脱离社会过久,如果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甚至患上心理疾病,空得一个空文凭误了人生。为什么说很多研究生博士生呆呆的一点高文化人才的样子都没有,就是因为有的研究生博士生是硬考硬读出来的,没有驾驭读进大脑的知识的才能和性情,读出来的知识无法正确运用,同时因为长期与社会脱轨,成为了书呆子在社会上无法正常立足,迫不得已干着和与高学历不符合的工作,甚至惧怕到社会中工作,让社会对高学历人才有了不好的名声。而且因为家庭长时间付出,长时间无意义的读书连累家庭生活质量下降。
所以,你要看一下你带的博士生是什么类型的,如果情商过低多半是硬考硬读之人,他的大脑已被知识填满,但运存过小已无法正常运转,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多做需要与人配合类的小实验,慢慢调整激发他本身不多的情商。
只有意识不到的情商问题,不存在真的情商低的人。
题主,你好。我觉得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情商真的很低的人,只是有的人不懂的人情练达而已。您看哈,您实验室中的博士生,学习能力都没有问题,能考上博士的人一定会具有以下的特征:较强的学习能力、信息获取和手机能力、一定优越感。
我在一家公司里曾经听领导这样说一个同事:“有的人可以靠智商存活,不需要靠情商。”而我这个同事平时就比较傲娇一些,智商足够高嘛,工作确实干得很好。
您会有这样的困扰很大一部分原因,我觉得就是这份优越感,不论是知识的索取,还是内省方面,都觉得自身的行为和做法没有任何的问题。有一种类似灯下黑的感觉,身边又没有人可以给出一定的建议,或者说做一个良好的示范,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合理的解释和答案。
遇到不懂人情世故的人,我一般的做法就是看这个人和我们什么关系了。如果就是很普通的关系,就公事公办,如果有一定的私交,合适的场合和他沟通一下,不过这个一般都有风险,毕竟博士生都有小脾气,可能会破坏彼此的关系。
以上观点仅代表我的愚见,还请雅正。
愿所有的家长和孩子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愿所有的孩子未来不再迷茫。我是铭志老王,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点赞、收藏、转发,更欢迎私信互动交流。
我觉得评论区里很多人对情商的解读太负面了,好像没有情商是忠正清廉的代名词一样,事实不是这样的, 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情商是比智商更重要的存在,智商让我们学习,为社会国家也为自己安身立命做铺垫,但是情商教我们的是怎么做个有温度的人,怎么生活的更有人味,怎样有个好人缘,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就是不普通的人成就自己的事业也脱离不了社会和别人的帮扶,单打独斗不符合社会的发展,团结合作共赢是主旋律,在这样的理念下情商太重要了!
接下来我说一下我认为的情商是什么,首先关心他人急人所急,有些高学历的人没有情商,表现在接人待物冷漠自私,从不关心他人,尽给别人下不来台,有事找你认为你帮他是应该的,没事找你从来不联系,一副你是谁你跟我有什么关系不要烦我的姿态,你说这种人再才高八斗谁愿意搭理你!
其次,情商高是看得到别人的付出,有些高学历的人明明项目大家都有出力,永远只看到自己付出了什么,恨不得把所有功劳都归于己身,对别人的付出嗤之以鼻,动不动就说他不就是...哪有我....那点小事我早就.....,谁团队里有这种人会受欢迎?可能连本该属于他的功劳都被抹杀了,因为他的人太讨厌了!有些老师带博士生好几个,还能所有好处都给你吗?有一点小事就说老师不好,甚至好赖不分,贪得无厌!这种人业务能力再好也活该上不去!
最后还有一点,工作关系终究浅薄,但是家庭婚姻关系呢?一个在工作单位跟同事都搞不好关系的人,有利益关系的人都不能和睦相处的人,在生活中得自私成什么样?我见过那种一问名牌大学博士,回家什么都不干,妻子也是有文化有工作的,但是回家还要伺候他伺候孩子,他什么都不管就会发号施令!一副大爷的样子,从来不体贴,不关心,不分担,眼睛里除了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别人的需求根本看不见,眼里没有活!可恶的想拿板砖砸他!
总的来说,这种没有情商的人你不能说他坏,可能他没什么坏心眼也不是故意跟谁过不去,他就是这么想的,还挺直接不满意就表现出来了也不装,但是他的本心就这么不通人情,他的灵魂就这么自私自利,你要是指责他他还特委屈,他觉得他没做错什么啊,没有害人,没有坏心眼,更没有作奸犯科,大好人一个还特别有才华!可是谁跟这种人生活在一起能过的好?那真是圣人了!
总结来说,我认为不论你是博士还是没文化,你做人先要有人样,再来谈才华,人都做不好你是有什么经天纬地的才华能弥补你做人的不足呢?你不会做人社会会教会你做人!总归要吃亏的,学习那么难的事都能读到博士,普通老百姓都能学会做人,你就学不会吗?关键是能不能认识到提高情商很重要,关心身边人很重要,做人要善良有温度,对别人好自己不会吃亏的!